模塊化建筑行業為何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
1980年,鄧小平同志從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借鑒發達國家建筑業發展的經驗,結合中國國情,高瞻遠矚地提出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我國建筑業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
60年來,我國建筑業伴隨著新中國的建設事業而發展壯大。自1953年開始的“一五”期間156項重點項目建設到“六五”前,建筑業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為改變我國一窮二白的面貌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
改革開放30年來,建筑業更是呈現出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建筑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不斷完善,建筑業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模塊化建筑行業為何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呢?廣州白云裝配式房屋認為原因如下
一是建筑業的支柱產業地位日益顯著。建筑業增加值在GDP總量排序中,長期穩步居于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前六位。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0》,在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中,建筑業占GDP的比重為6.58%,居制造業、農業、采礦業、批發零售業之后,位列第五。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大大改善了城鄉面貌和人民居住環境,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
二是工程建設成就舉世矚目。長江三峽水利樞紐、青藏鐵路、武廣高速鐵路、蘇通跨江大橋和杭州灣跨海大橋、北京奧運場館、上海世博會場館等一大批高大精尖工程的順利竣工和投入使用,充分說明了我國建筑業的技術、管理和工程建造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些工程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文化建設和民生改善發揮了巨大作用。
三是建筑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目前,建筑業的從業人員已達到4100多萬人,約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5%,至少直接影響到全國1億多人口的生存和生活質量。建筑業不僅直接拉動了國民經濟增長,同時吸納了城鎮化及農村結構調整所轉移的大量勞動力,緩解了就業壓力,有力地支持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三農”問題的解決。
四是建筑業是應對各類金融危機和突發事件、搶險救災的重要力量。特別是汶川、玉樹地震災害發生后,建筑業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率先進入災區搶險救災,為經濟運行企穩回升,為保障人民生活,為災后重建,建立了卓越功勛。
建筑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成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條,是黨中央和國務院高瞻遠矚、高度重視,給予了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支持。
廣州市客族裝配式建筑有限公司主要生產住人集裝箱、集裝箱宿舍、集裝箱辦公室、集裝箱廚房、集裝箱衛生間、集裝箱商鋪、集裝箱治安亭等等設計集裝箱活動房以及銷售維護為一體的廣州集裝箱廠家,擁有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技術精湛的專業團隊、雄厚的資金實力、忠實的客戶群體。今天就先講到這里,如需詳情了解更多廣州黃埔住人集裝箱、